【常州日报】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 | 心系家乡 共赴未来
发布时间:2024-04-10     浏览:82次

3月29日上午,第一届应用物理会议暨全国应用物理教育发展与改革论坛在溧阳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中心、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举办。沈学础院士作为本次大会的嘉宾,全程参会,并在阳春三月实地调研,再次游览感受了一番家乡的发展巨变。

沈学础是常州籍的“本土院士”,对家乡有着少时珍贵的回忆和深厚的感情,而常州淳朴的育才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影响着他的一生。

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溧阳中学,是物理老师万达明发现了沈学础在物理学科方面展露的天赋。“他教课教得很生动,很清楚,正是因为他我才对物理这门学科越来越感兴趣。”沈学础回忆到,万老师把他大学里的物理教材——英语原版物理教材送给了他,就是靠着这本教材,沈学础在高中里一边学英语一边学物理,进步很快。

“学好数理化,建设新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沈学础怀揣建设新中国的豪迈和热情,全身心投入物理学研究的工作中。1978年,他到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留学,两年时间,他在国际期刊发表近20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他的勤奋和高产,给当时的同事带来了很深的印象。“那几年,很多青年学者走出国门到德国深造,大家在各自领域汲取知识,拿出了一个又一个震惊学界的成果。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德国人对中国访问学者不叫留学生了,叫中国科学家了。”回国后的沈学础并没有止步于过去的成绩。他白手起家,创建起我国第一个红外物理实验室。

20240410092850_47752

心系家乡的沈学础,虽然多年求学工作在外地,但始终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江苏省溧阳市政府合作建设的研究机构,2018年签约落地。事实上,中国科学院与常州的院地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5月18日,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正式落户常州科教城,这是沈学础多方努力的成果。

20240410092914_25262

       光电所在常州的发展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十多年来,常州光电所依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深植常州产业,聚焦“光电感知与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积极转移转化半导体照明、光电传感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常州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产业。“常州是我的家乡,我愿意依托中科院平台,协助对接各类高端人才、项目和技术,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4月2日,在常州科教城,由沈学础院士弟子领衔的超高灵敏度多维精密光谱检测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常州科教城,这是他为家乡发展引育的又一棵未来的参天大树。

       无论走多远,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只要老家需要,他总是义不容辞。

最近几年,沈学础经常回到家乡走访调研、探亲访友,“老百姓的生活改善真的很快,GDP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带来环境的破坏”,家乡的点滴变化让他欣喜。尤其是近年来,常州聚焦“双碳”目标,围绕新能源产业,迅速培育发展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溧阳,2023年动力电池产值达到了1140亿元。

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好,不能单纯地要产业、要GDP,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一边发展新能源产业,一边保护环境,这种发展模式很好。

沈学础表示,常州进入万亿GDP城市序列,开启发展新阶段,他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转型还要再有力一点。希望常州继续重视并做好院地合作工作,通过这个桥梁纽带,引进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创新项目,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内生动力。” 

人物档案:沈学础

沈学础,著名物理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固体光谱和固体光谱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理学院院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技物所学位委员会主席。1985、1986年被杨振宁与美国物理学会共同选派为重量级科学家赴美,为中国储备高端人才。曾两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物理学奖,2006年获世界电波科学最高奖——巴登奖。(信息来源:常州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中科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 版权所有 sitemap sitemap

地址:江苏省常州科教城三一路智能苑 邮编:213164

电话:+86(0519)86339802 传真:+86(0519)86339858 邮箱:arist@arist.ac.cn

备案号: 32041202001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