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世界经济创新增长动力
发布时间:2016-09-08     浏览:1356次

  OFweek机器人网讯:未来,世界经济创新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不假思索地回答:人工智能。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成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一个样本和缩影。这也是此次杭州举行的G20峰会的主题。

  在3日下午举行的B20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习近平说。

  “如果在讨论全球经济治理时不考虑人工智能产业的趋势和影响,我觉得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正在此间出席B20峰会的刘庆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创新、活力

  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蓬

  勃发展。据中科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院士介绍,今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650亿美元,到2018年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

  在中国,科技企业争相布局移动智能终端、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飞机、智能医疗诊断、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科大讯飞则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领域里的佼佼者。

  刘庆峰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以后,社会需求会呈现出极大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未来通信的终端可能是手表、钢笔、项链或者发卡,不会再出现一个操作系统、一个终端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

  去年,科大讯飞的语音和人工智能平台上聚集了大约7万家创业者,今年已经增长到了16万家。“正是这些创业者,为人工智能产业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刘庆峰说。

  联动、包容

  正如世界经济走出低谷需要各国在宏观政策上的协同与联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全球层面的协调沟通。

  刘庆峰认为,当人工智能替代一个又一个人工行业后,社会财富会逐渐向少数科技巨头集中,如何更公平合理地分配财富,使整个社会更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各国协同起来,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另一方面,怎样保证人工智能不跳出人类的控制框架,真正地服务人类,而不是威胁人类,甚至主导我们的世界,这就需要全球合作,共同从伦理和法律层面制定标准。”刘庆峰说。

  这位43岁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也坚定地认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应当更多地考虑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讯飞输入法在中国已经有2亿用户了,现在正在做巴基斯坦乌尔都语的研发。我们的语音云已经覆盖了27个语种,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研发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科大讯飞则在研究如何围绕沿线各国开发多语种智能互译的应用。“只有语言畅通了,才能进行更深入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这也是建设好‘一带一路’的需求。”刘庆峰说。同时,他希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取得更大发展,以解决贫困地区教师、医生匮乏的问题。

  新兴市场

  美国科学家曾预测,今后30年,电脑可以从事人类的所有工作,甚至可以代替大学教授。到2045年,机器人将导致50%的人类失业。

  然而,刘庆峰指出,一方面,机器人会替代现有的工作,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工作岗位。

  “未来,每个家庭都可能拥有机器人,就像今天的汽车一样,有的家庭还不止一个。它们给老人读书读报,给孩子唱歌讲故事,或者充当家庭保镖。机器人的每一个零部件都会对应着一个硬件产业链,每一项服务又对应着一个软件产业链,这将提供巨大的新市场。”刘庆峰说。

  “人工智能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全球的创新企业应该本着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交流和互动,使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世界上更多欠发达地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刘庆峰说。

  (本信息来源于OFweek机器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中科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 版权所有 sitemap sitemap

地址:江苏省常州科教城三一路智能苑 邮编:213164

电话:+86(0519)86339802 传真:+86(0519)86339858 邮箱:arist@arist.ac.cn

备案号: 32041202001861号